“高晓松马伯庸神仙友谊”,最近上了微博热搜,看完甚是感怀,所以便想说说“高晓松的友谊”,我欣赏他对待友情的态度。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1

有一段时间,高晓松过得非常窘迫,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想找朴树借钱。

他发了一条短信:“想借15万。”朴树回了两字:账号。

过了一阵子,朴树的日子也窘迫了,于是他发短信给高晓松,内容只有两字:还钱。

高晓松立马把钱还了回去。

 

我欣赏高晓松这种对待友情的态度——真实坦诚,不用寒暄,心无芥蒂。

 

“有困难的时候找朋友,决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真正丢脸的是,有困难的时候,竟然无朋友可找。”

古龙这句名言,也是高晓松的友谊观。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2006年,文学圈发生了著名的“韩白之争”。

作家陆天明站出来为白桦说话,结果遭到韩寒粉丝的一顿痛骂。

陆天明的儿子陆川见父亲被骂,就站出来炮轰韩寒——说韩寒及粉丝就像“突击队”。

结果不仅被韩寒一顿奚落,还遭到韩粉潮水般的群殴。

高晓松见好友陆川被韩粉如此攻击,便坐不住了,就站出来找韩寒麻烦:

“你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无悔》,但并未获我同意,现在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诉你:我不同意!

请把你与此有关的各种单行本、选集、文集从书架上拿下来,把我写的文字全部删掉。”

高晓松还准备起诉韩寒侵权,他在微博里一点都不遮掩:

“我没权利和资格教育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文坛之争’,你买过我唱片也算我的衣食父母,引用我的文字按说我也高兴。

但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们和他父亲,你的追随者们,更是连别人的亲娘祖奶奶也一并捎上了。”

“我就是看不过去了,找你的茬。大不了陪哥们父子一起挨骂呗。”

结果韩粉潮水般涌过来,骂得高晓松难以招架,最后高晓松只好关了微博,“川儿,虽然没帮上你多大忙,哥们尽力了。”

我很欣赏高晓松这一点:别看他平时油腔滑调、嘻嘻哈哈,从来不把哥们义气挂嘴上,好像不把朋友当回事似的,但关键时候特别仗义。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
韩寒也很磊落。

面对高晓松的起诉声明,韩寒说了这样一句话:“无论败诉胜诉,他都是占理一方。

以后我也会吸取教训……这事听从法院判决,我也会在新版里将这段删除。”

对于高晓松的这次找茬,韩寒不仅没有攻击,还在微博里特别感慨:“父亲(陆天明)跟人吵架,儿子(陆川)跳出来。兄弟(陆川)跟人吵架,又有哥们(高晓松)跳出来。

像他(高晓松)这种‘为朋友插自己两刀’的做法,真是让人佩服。”

韩寒还告诫粉丝别去谩骂别人。

这一下就赢得了高晓松的好感:

“你终于开了金口,在文章里呼吁你的粉丝不要骂脏话了!我这官司也不打了,你如果一定要支付我稿费,那就帮我捐给希望工程吧,但也算我收了稿费,所以,你有权利继续引用我的歌词。”

几年后,韩寒遭遇“抄袭门”:

麦田、方舟子连发数文,质疑韩寒作品乃是代笔,从而引发网民们的辩论大战。

但这时,高晓松丝毫不计前嫌,站出来力挺韩寒:“我看过韩寒的小说,那肯定不是代笔。”

2011年5月,高晓松因酒驾入狱,无法宣传他的电影《大武生》。

《大武生》首映礼那天,韩寒忙完赛车比赛后,立马从山东直奔上海首映礼现场,鞋都没换,就上台帮高晓松宣传:“晓松不在,我们帮他把这事给办了吧。”

我喜欢高晓松和韩寒对待友情的态度:我欣赏你,我就愿意跟你交朋友,不会因曾经发生过不快,不会因曾经心存过芥蒂,我就彻底否定你这个人。

若是惺惺相惜,甘愿化敌为友。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奇葩说》
4
高晓松与马伯庸的友谊,被网友称为“神仙友谊”。

高晓松的微博只关注了三个好友,其中一个就是马伯庸。

高晓松开了一间杂书馆,藏书百万,古籍甚多。旁人想去阅书,都得预约。

但高晓松给了马伯庸一张黑卡,“凭此卡可以随时来读书。”

两人友情,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高晓松却在《晓说》上,直接批评马伯庸的文章:“马亲王这个长文里,阴谋论过多过深,尤其是他把阴谋论又套了一环……”

我特别欣赏高晓松这一点,他并不会因为“咱俩是朋友”,就附和或袒护你的所有言行。

高晓松在《奇葩说》上说过一段话:

“什么叫真正的友情?说哥们走,砸店去。哗哗哗,站起来抄家伙的,不是那最好的朋友。真正的好朋友,是唯一敢说‘你丫坐下’的。”

这就是高晓松的友谊观:真正的朋友,不仅仅体现在“哥们义气”,更重要的是能够允许对方持有不同意见。

 

一个敢于发出不同声音,一个允许发出不同声音,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
上世纪90年代,高晓松和老狼是黄金搭档。

一个作词组曲,一个唱歌,拿过中国所有音乐排行榜“第一名”。

但进入2000年后,因为工作原因,两人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甚至有时一年也见不上一面,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友情。

2011年,高晓松酒驾入狱。出狱那天,老狼来看他,塞给高晓松十万块钱:

“我去年演出比较多,而你在里头吃糠咽菜呢。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没钱了,我养你。”

高晓松眼睛一下就红了,他知道老狼其实也很窘迫。

2015年、2016年,《我是歌手》两次去找老狼,但都被老狼拒绝了高晓松知道后,立马跑去开导:

“你天天在家带孩子,宅在家太久了。去吧,你得让人家知道知道,中国音乐不是从选秀才开始的,远在选秀之前,就有过无数优秀的作品。你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老狼这才参加了《我是歌手》。

2016年,《我是歌手》决赛,为了当老狼的“帮唱嘉宾”,从不烫头的高晓松竟然烫了头。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各自忙乱,互相牵挂。

 

最好的友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尽管你我散落天涯,为了梦想各自为战,为了生活各自忙乱,但我依然时时关心着你的动态。

好朋友就像星星,你不一定总是能见到他,但你知道,他一直就在那里。

6
2011年,高晓松酒驾撞车,在看守所里被拘役了半年。

看守所里龙蛇混杂,有小偷,有抢劫犯,有卖发票的,有行贿的,有斗殴的,有杀人犯。

知识分子一般进了这种地方,都会端着,不屑于此等人为伍。

但高晓松不一样,他丝毫没有看不起这些人,并且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高晓松还教这些人写诗,在狱中掀起一股人人写诗的高潮。

高晓松还和两个人成了朋友,一个是56岁的大哥,这个大哥教了晓松好多事情:

“他很了解看守所里的人际关系,给我讲了每个管教、每个科长的脾气、性格,教给我怎么适应,对待杀人犯也别怕,怎么对付他们……”

这位大哥后来离开时,高晓松和他热烈拥抱,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还有一个是年轻人,“长得特端正,人品也很端正,虽然是孤儿,但是从不乞求。

他犯的罪挺倒霉的,他做服务员,客人喝醉了揍他。

他被揍得实在受不了,还了两下手,把人家眼眶打裂了。”

高晓松特别喜欢他,“他前两天出来了,我给了他一笔钱,还给他报了厨师学校,希望他不要在人海里沉没了。”

我特别欣赏高晓松这一点——交朋友没有身份感,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他不仰视,也不俯视,他交友的态度是平视。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
张恩超讲过高晓松一个片段:世界杯的时候,他和高晓松、宋柯,一起去刘欢家看球。

在等待球赛的休息时间里,几个老伙伴聊起了音乐。

刘欢说:“我想把各国的民间小调用爵士的方式表达出来。”

说完打开钢琴,就弹唱起来。

“高晓松一下就泪流满面,哗哗地流泪。”

高晓松就是这么一个真诚的人,在朋友面前,他不怕暴露弱点,经常在好友面前自黑自己没理想没担当:

“我其实就是一个门客,岁数越大,越没有那种自己要当公子的雄心,我觉得这样挺好。做门客有个好处,就是叫献言不献身、尽力不尽义,我就说话就完了,献言就完了……”

我挺喜欢高晓松这一点,就是他能对朋友交付弱点。

阿卡里有一句话说得好:“长大以后对好朋友的定义就只剩下,放心交付弱点的人和可以舒服相处的人。”

真正的朋友就像高晓松,敢于在你面前放下包袱,将弱点和不堪交付于你。

那些从来不在你面前袒露弱点和心声的人,一定还没有把你当真朋友,或者他们从来就没有过真朋友。

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
有很长一段时间,高晓松和老狼的关系特别僵,两人坐在一起就吵架,不是为钱,而是为艺术。

高晓松批评老狼:“老狼的耳根子软,经常听别人说校园民谣没意思,就想转型玩摇滚,我觉得这样不对,就跟他吵……”

老狼批评高晓松:“晓松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过于自负、过于恃才傲物……”

有一次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掀桌子砸椅子,决绝而去,从此好几年没有联系。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公众场合提到老狼,高晓松永远都是赞不绝口:“校园民谣,还是老狼唱得最好。”

“老狼这种人,这世上不多了。”

我非常欣赏高晓松这一点:无所求,而有所补。

他虽然经常当面批评你,却总是在背后说你好话。

他从不当面阿谀奉承,却总是在关键时候雪中送炭。

朋友不在多,在于简与真。

 

人生得一高晓松,足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槽值):这个时代最缺的友情,叫“高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