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无处倾诉?因为没人懂和害怕被别人非议。社会不应对心理问题有歧视。
第一章 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
“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人们在听到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
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
没有哪个名人站出来讲述他们与这种心理失调疾病作斗争的经历。事实上,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名人几乎都名声不佳:琼·克劳馥(早期好莱坞著名女演员),玛莉莲·梦露,文森特·凡·高。可以说,声称自己在和边缘性人格障碍作斗争并不能给名人带来什么好名声。
由于人们对边缘性人格障碍采取了缄默的态度,成年子女们在第一次读到关于这种疾病的详细文字描述时常常会流下如释重负的眼泪。
这些描述给了他们那令人迷惑而又爱恨交织的童年一个定义,一个解释,一种确认。
边缘人格患者的表现各式各样,且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有时候,他们显得完全正常,理性,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容许身边的人自己探索感知现实。同样地,当他们表现“出格”或极度愤怒的时候,这种爆发会极其的强烈,以至于爱他们的人会强烈地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引发了这剧烈的情绪爆发。直到知道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得到一个解释,真让人如释重负!
(我自己直到今年年初,才有了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终于知道了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值得疼爱的小女孩,我没有那么坏,不至于让别人那么讨厌我恨我以至于要经常打骂我才能忍受我,我没有做错什么,那伴随了我二十年的羞耻感终于有一点点消退,可是我知道没有那么容易。今天我下午还痛哭了一场,我觉得自己不被接受,在哪都没有家的感觉,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我无法相信任何人,因为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言,从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接受的事实就是你最亲爱的家人也会反复无常的对你,他们可能今天对你好,明天就恨不得往死里打你。所以我对佳明给我的爱也常常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因为我在担心着他不一定哪一天,突然就变脸了,对我凶狠,其实这只是我内心的一种假设。他常常觉得他给我的关爱不被我接受,其实我只是不敢而已。即使他对我再好,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要提高警惕。这是一个从记事儿起就养成的习惯。我学会了过度的保护自己,认为已知的总比未知的安全吧,所以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无法放松下来。)
漫漫康复路
边缘性人格障碍极难被治愈,但并不是无法医治。边缘人格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改善,但这也许需要多年的时间。药物,尤其是抗焦虑和抗抑郁类药物,再加上心理治疗,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
由于边缘人格患者通常都会否认自己的病情,因此那些“高度功能性边缘人格”患者的病情更难获得改善。
另一种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常用方法是辩证行为疗法(DBT),这种疗法由西雅图心理学家,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专家玛莎·林汉发明。她的方法帮助病人调和了他们的极端想法,重塑了他们扭曲的认知:舒缓了他们僵化的思维,软化了极端的情绪,并使他们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病人必须是表现出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因为“绝大多数心理疾病,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正常行为的放大。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跑回来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锁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患有强迫症。”
在阅读下文的症状描述时请注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有可能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持续地出现,并危及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边缘人格患者的成年子女确实会偶尔表现出一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类的行为:毕竟,你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也患有这种疾病。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个现成的诊断标准,但不同的患者还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这也是造成这种疾病难以被诊断,并难以被家庭成员理解的原因之一。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
我们将每一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标准(DSM-IV-TR,美国精神病学会,2000)
中所列的症状都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和简评,以便你理解。
1. 疯狂地拒绝真实感受,感觉到被抛弃或拒绝。
边缘人格患者通常自我认知能力都很差,他们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存在来体验自己的价值。他们极其害怕独处,因为独处时他们很可能会做出一些绝望的举动,并导致他们一直试图避免的被抛弃或拒绝的感觉(反过来这又会进一步地加剧他们的恐惧)。
2. 人际关系紧张而不稳定;对他人的感情不断地在极端爱护与极端愤恨间摇摆。
边缘人格患者倾向于给人贴标签,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同时感受两种情绪,也不能够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在看人时倾向于只看到对方的好处或者坏处,对方不是英雄就是恶魔,不是盟友就是敌人,他们不会认为某人“整体不错,但有个别缺点”。有时候,他们会给自己的后代贴上标签,认为某个子女十全十美;而另一个则一无是处。或者他们也会给同一个人贴上不同的标签:这个星期(这一天或这个小时),老板还是世界上最贱的贱人;下个星期(下一天或下一小时),他就变成了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不论标签是怎么贴的,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根本不需要外部因素的触发。
他们的子女常常会感觉到:
如果我这么做,我就会成为多变的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世间万物非好即坏,非黑即白,没有例外。
如果一个有点缺点,那么他就是恶魔;世间之中只有好人和坏人,盟友和敌人之分。
没有灰色空间,也没有中间地带。
我很受宠爱;如果我继续按父母期望的做,我就会一直是他们最喜欢的孩子。
我被人厌恶。我要更努力,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们的爱。或者,我一文不值,还有什么好努力的?
头一天我还受到宠爱,第二天就被讨厌:世界真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我根本无法左右别人对我的态度和周围发生的事物。
3. 不能够定义自己,不能描述自己的喜好,愿望;自我知觉不稳定。
成年子女在谈论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时都有一些常用的描述:反复无常,优柔寡断,像只善变的美洲豹。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观点甚至价值观,这主要取决于他们与谁在一起,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有些边缘人格患者甚至无法决定12月时到底要庆祝哪个节日,无法决定他们到底信仰那种宗教。
患者的子女可能会感觉:
他太需要我了,我整个人都是他的,我们就像一个人一样。
这个人不真实。
我不能把他说的话当真,因为到明天他就又变卦了。
他很善变。
我们都戴着面具,我们表现出的样子和真实的我们之间不一定存在联系。
4. 冲动,冒失,存在滥用药物,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性滥交,飙车,在商店里顺手牵羊等危害自身的行为。
研究表明,30%的边缘人格患者存在药物滥用的情况,20%的边缘人格患者患有饮食失调症。边缘人格患者还常常会冲动行事,或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
有些患者挥霍无度,通过不断地满足购物欲来感受他们自身的存在。有些患者则沉迷于赌博。他们的冲动行为看上去就像是小孩子一样,想要什么就必须要得到什么,不管可能的后果。
子女们可能会觉得:
我需要照顾他。
如果我怎样怎样的话,我就可以让他不那么冲动了。
如果我是个更称职的儿子/女儿,他/她就不会有这样,有这些问题了。
我无法影响到他人。或我对别人对影响太大了。
5. 不断地企图自杀,威胁自杀或自我伤害。
边缘人格患者的自杀率很高。一位边缘人格患者的成年子女还记得自己祈求父亲不要和母亲离婚,因为她确信一旦离婚母亲就会自杀。
他们的子女可能会感觉到:
如果边缘人格患者死亡,或者企图自杀,那都是因为我。
我有责任保护她/他使他们不受伤害,免于死亡。
我很坏,如果我再乖一点,我的父母就不会伤害自己了。
别人的负面反应都是因为我,都是我能够控制的。
6. 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发现愤怒或焦虑。
从快乐仁爱到狂暴恐怖只需几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患者本人通常不记得,或者声称不记得自己在发狂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的子女表示,情况就好像“两小时后我再回到家,他表现得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41岁的约瑟夫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大学毕业典礼。我父亲看上去那么的骄傲,见人就说我拿到了学位并获得了好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的父亲不是个善于赞扬别人和表达自己的人。参加完典礼开车回家的路上,弟弟开玩笑取笑姑姑糟糕的烹饪技术,我大声笑起来。父亲一脚踩下刹车,严重充满杀气盯着我,大声指责我忘本,因为自己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就瞧不起别人。他只发作了几分钟,但那几分钟里他说了好多最最伤人的话。直到今天,一旦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都迫不及待地窑区享受,以防事情突然之间发生逆转。”
(我和这位约瑟芬大叔之间不同的是,直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也无法去好好享受,因为我总是在害怕突然的改变和逆转,以至于我一直提心吊胆,胆战心惊的过每一天。这种儿时留下的后遗症让我痛苦不已,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好,从小读过很多书,学生时代也很擅长写作。大道理都懂,只是自己很难开解自己。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既深入,又长久的。时至今日,我还会经常性的有放弃此生,重新开始的念头,但我知道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心理问题,并且坚持在做心理咨询,套用流行的话就是我不能放弃治疗。)
患者的子女们可能会感觉到:
我永远无法得知下一个小时我将面对什么。
我学会了去注意那些最最细微的线索,以便在突变发生前有所准备。
我不相信你告诉我的话,因为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后,你就会,并且极有可能改变主意。
最好不要对周围的情形或取得的成就表现得过于兴奋,因为我的快乐可能会引发剧烈的反应。
还是不去享受好东西来得更容易一些,因为幸福过来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耻辱。
7. 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
边缘人格患者常会告诉治疗师,他们感觉极度无聊,或者内心深处感觉空虚,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滥用药物和酒精,迷恋金钱和财产,或者自我伤害。他们缺乏支撑自我的核心,缺乏可以依赖的自我意识;他们感觉无法自控,需要依赖他人,并充满受害者情结。尽管边缘人格患者是不是地会激烈爆发出来,但他们的家人,亲友和治疗师们却常常觉得,他们空洞,虚弱。
(我有断断续续长达八年的滥用安眠药史,目前我戒掉安定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并且这一次,我相信自己可以彻底戒掉药瘾。在这八年里,我除了在整个怀孕和哺乳期间没有吃过一次安定,其他时间都有间歇性服用。最严重的一次是2006年冬天,有一天晚上吃了80片,第二天早上被发现到医院抢救,然后失忆了一个星期,什么都不记得。之后病情有所好转,就是我开始做生意之后,整个人充满了激情和能量,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绝对不会放弃生命,可是生意做到员工都能自行完成工作的时候,我又被难以抵抗的空虚折磨。最近几个星期,我的心理医生跟我探讨的话题都是,如何让我找到真正的自我,我缺少自我意识。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关注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小的时候我为了让妈妈满意,避免挨打而每天小心翼翼的活着,长大之后,我为了证明自己和让别人认可而活着。我没有一天是为我自己活着的,医生问我的时候,我也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8. 无法表达愤怒或者过度表达愤怒,经常情绪激动,表现愤怒,一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言辞极端尖刻或表现孤僻。
暴怒,许多成年子女对此都很了解。引起暴怒的原因可能是衣柜里的衣服挂歪了,饮料洒在了桌子上,电视声音过大,生病,提醒他某事并不是他记得的样子,或者要求离婚。无论导火索是多么微不足道或多么严重,夹杂着言辞攻击与肢体暴力的暴风雨都会突然爆发,然后又迅速平静。有些子女在心里对失控的边缘人格父母潜在的暴力行为充满了恐惧。
(这一点我体会最深,我一直对自己的妈妈充满了恐惧,我无法不爱她,可是我又无法接近她,我也无法不害怕她。其实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佼佼者,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那种学生。如果我的爸爸妈妈都很呵护我的心理健康,经常鼓励我,认可我,我一定是会让他们满意,考一个非常理想的大学的。不自夸的说我很聪明,再难的数学物理,我也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随便听听,就能考个前几名的成绩,作文随便写写就能在全年级当范文。可是回到家我总是要受到惩罚,我小的时候认为小孩子就是什么错误都不能犯的,而我已经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坏女孩了。我如果对男孩子有暗恋的情愫都是极端不要脸的行为,因为被妈妈发现会遭到痛打。上小学起妈妈开始让我自学新概念英语,这一点还是很感谢她的,培养了我很强大的自学能力,并且虽然刚开始很不情愿,但还有让我萌生了对英语的兴趣。到初一的时候,我已经能轻松背诵新概念第三册的长篇课文了,并且跟高中生上同一个英语补习班,背诵比他们还快速和流利,语感非常好,初中英语对我来说已经太小儿科。可是有一天晚上忘记因为什么把妈妈惹生气,她很暴怒,除了打骂,还把我的新概念第二册英语书也撕得稀巴烂,我很心痛。经常考完试拿回家的卷子,她也会撕,第二天我在学校很难为情地把烂烂的卷子拿出来,总是带着强烈的羞耻感上学。参加书法班写的很长一副的作品,被老师强烈的赞赏,夸赞比大孩子写得还好,也在一次我练钢琴不认真让她生气的时候,被当着我面撕烂了。我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可珍视的,长大之后,我甚至都不珍视自己的生命。初中一个夏天,买了一条很喜欢的裙子,被妈妈用菜刀剁碎,因为她很生气我臭美。有一次强行把我的日记本锁拆开,看到我写的内容又一次暴怒,满屋子赶着我打,并且唆使我爸爸跟她一起用拖鞋打我。于是我对她不可预期的行为总是充满了恐惧,虽然现在长大并且成年了,还是心有余悸。)
边缘人格患者可能会将愤怒转移到周围的人身上,这对那些想要与他们交流真实感情的家人和亲友来说是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可能不会接受他们的行为导致的后果,他们也不愿意听别人说他们可能造成了别人情感或身体上的伤害。如果你试图说明他的行为,他们就会激动地大声谩骂,或者冷漠地置之不理,并让你来承担不是(例如“如果你不这么做,我就不会打你了!”)。
患者的子女可能会感觉到:
我不应该表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
我需要小心言行,不要惹你勃然大怒。
暴怒或悔悟,情绪变化极其之快,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感情好像是随机的,不一定要是对外在刺激的反应。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压抑自己的感受。
9. 间歇性地猜忌,妄想或感觉不真实(麻木,脱离现实)。
边缘人格患者的亲友们可能会注意到,患者本人有时候会表现得好像走火入魔一般,短暂地脱离现实或表现出精神病发作的症状。成年子女们也许还记得,许多时候有人指责他们的父母时,父母都会迅速反击说对方动机不良,或者将责任推给其他人。
患者子女的感受可能有;
我记忆里的现实和你不一样。既然你这么确信你的记忆时正确的,而且你又是个大人,那么一定就是我错了。
我曲解了事实。
我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我就是搞不懂别人。
如果我再完美一些,如果我把事情都做对,我就不会成为别人无端指责的对象了。
我必须时刻准备着要证明自己并为自己辩护。我的抉择,仅仅因为它们是我所决定的,所以就不能正当并不能被接受。
内容继续节选自《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红色字体部分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
绿色字体部分是“患者子女可能有的感受”
粉色字体部分是我自己的回忆和经历。
蓝色字体部分表示重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荔枝妈漫漫):你为什么无处倾诉?因为没人懂和害怕被别人非议。社会不应对心理问题有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