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留言诉说对爱情“保质期”的困惑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一没了新鲜感,爱就结束了;可是有些人之间的爱好像却一直存在着。我希望能有长久的爱,但周围人总告诉我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会对“长久的爱”嗤之以鼻,认为随着时间过去,爱很快会消磨殆尽。但心理学家Nathaniel Brandon教授并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彼此倾慕、互相依恋的罗曼蒂克之爱能够持久存在,但那需要双方拥有和保持它的重要基础。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导读Brandon教授的著作《罗曼蒂克心理学:在一个反罗曼蒂克的时代里》,来谈谈罗曼蒂克之爱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选择我们的伴侣,以及这段爱的关系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罗曼蒂克之爱的核心和基础是心理可视性(Psychological Visibility)

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爱,罗曼蒂克之爱是其中一种。Brandon教授将其定义为:“人和人之间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性方面产生的强烈依恋,它是一方对另一方高度认可的反应。”(p.3)经历着罗曼蒂克之爱的恋人,会对伴侣有强烈的感情倾慕,有精神上的依恋,并为对方的价值观、外貌等特质感到深深吸引(在Brandon教授看来,罗曼蒂克之爱只存在于男女异性恋的关系里,不过KY认为它并不受性倾向的局限。)。

尽管可能经历感情挫折,人们仍然有不断去爱、去和另一个人缔结关系的冲动,这是因为在罗曼蒂克之爱中,我们体验到了心理可视性(psychology visibility),即对一个人内在特质的理解和认可。心理可视性是罗曼蒂克之爱的核心和基础。在一段成功的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里,双方都能拥有可视体验,都能感到自己的内在自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接纳。反之,如果缺乏心理可视性,爱可能无法产生,或是无法长久生存。

我们需要体验可视,因为它与“认识自我”的基本需求紧密相连。人们渴望并需要充分、真实、客观地了解自己,来为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与行动。然而,由于我们的内在特质(如性格、心灵、思维过程)并不像外在特质(如外貌、地位、成就)那样明显;并且我们的意识是流动的,会在不同的情境、时间中发生变化,因此仅仅通过自身的反思,可能无法得到完整、充分的评价。

为此,我们需要和他人缔结关系,通过

a.“主体内容的客体化”
b.“自我意识的外化”

两种方式来获得对内在自我的可视:

首先,a. “主体内容的客体化”,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感受“他人眼中的我”来感知我们的内在自我。我们是他人感知的客体(对象),通过他人注视我们的方式、与我们说话的方式和他们对待我们的行为,我们得以了解在对方眼里我们拥有什么个性、处于什么情绪状态以及拥有何种认知方式等。如果对方看待我们的观点与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识合拍,并且他们的观点通过行为和话语传递了过来、让我们觉察到,我们就产生了心理上的可视,在对方的行为、话语中体验到了自我的反映:“原来我的内在自我是这样的”、“你看见了我、理解了我”。此时,对方也就成为我们自我心理的镜子。

另一种方式是b. 自我意识的外化,即在他人身上看见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Ta的所思、所爱,Ta对一些事件和环境的反应与我们相似,我们会觉得对方仿佛“另一个我”,并通过观察Ta对世界的反应来感受和理解我们自己:“原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这么做”。

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可视的体验,但Brandon教授认为,我们在罗曼蒂克爱情中感受到的可视是最强的。爱促使我们去和被爱的人产生接触和互动,而在强烈的情感投入和紧密交流中,通过伴侣对我们的反应和/或观察伴侣对世界的反应,我们感受到了顶峰的心理可视性。最终,爱一个人也就是在对方心里找回了我们自己。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心理可视性是罗曼蒂克之爱的基础,缺乏可视性的爱会走向消亡。那么,什么样的伴侣会给我们带来可视体验呢?

a.你们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Brandon教授认为,如果想要在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中拥有可视体验,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关系中的双方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生活感受是人们对世界、生活和自身的最深刻、最广泛的态度和观点的总和,比如,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于我们的努力和想法能否实现的信念,我们是对世界充满怀疑还是信任,是更喜欢立刻获得满足还是愿意为了未来去忍耐,哪些是我们坚决支持的而哪些又是我们无法接受的等等。(p.84)

在罗曼蒂克之爱的早期,或初次相遇时,爱人往往会体验到“似曾相识的感动”,但那并不是因为他们之前真的彼此熟识,而是因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自己非常熟悉的部分,即我们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时常浮现出的强烈的生活感受。

我们倾向于靠近和自己生活感受类似的人,并且,如果人们发现爱人的生活感受和自己相似,会对对方作出积极的评价和反应,而这会推动感情的发展。在一段罗曼蒂克之爱中,人们往往会这么评价伴侣:“我的爱人和我对生活的看法一致”、“Ta的体验和感受和我差不多。”彼此相似的观念和体验不但可以成为互相理解、认可的基础,也让我们更信任伴侣,愿意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和观念和对方分享、期待得到反馈,这进一步带来更多的可视体验。

相反,如果在生活感受方面存在分歧,即使相遇时充满激情,随着接触加深,爱人们会或强烈或隐秘地感到双方并不合适,仿佛“哪里出了问题”。最终,他们会意识到双方并不是一路人。

b. 在生活感受相似的基础上,我们喜欢和自己互补的人

亲和带来交流和理解的基础,而当两人存在互补时,就能体验到刺激、挑战和激动,提升感情。但不是所有差异都具有互补性,有些差异只能带来抵触和矛盾,只有那些被我们欣赏的差异,那些在我们看来可以拓展自我的差异,才是互补的。(p.94)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自己不善于言辞,而羡慕爱人拥有更强的沟通能力,我们会取长补短、试着学习Ta的沟通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自我提升的喜悦,还对自身的状态和潜力有了更好的认识,并再一次肯定了自己对爱人的选择。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c. 选择爱的对象,需要避开不成熟的人

此处的“不成熟”,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没有独立自主,总感到不合适与不满足,又觉得只有别人才能改变这些,而自己则缺乏内心的力量和支持、无法为自己负责。不成熟者可能因为从小被溺爱,或是被过度控制,而在长大后不敢或不愿为自己负责,仍旧指望他人来照顾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行为后果埋单;也有些不成熟者可能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料,而不断地想用他人的爱来补偿自己缺失的父母爱。

在读了关于“成熟”的标准后,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感到自己拥有的爱情有些似乎是成熟的,而有些似乎是不成熟的。而Brandon教授指出,每个人总是多层次和多侧面的,即使是高度成熟的人,也会偶尔有不成熟的时候。但成熟的人能将这种偶尔的不成熟视作是平常事,轻松地接受它,并且不会长久地沉溺其中;而不成熟的人则极力否认自身的不成熟,事实上又受制于它。

如果你的爱人并不成熟,或许你很难从爱人身上获得可视体验。因为不成熟者会期望你按照Ta需要扮演角色,Ta对你的理解和认识是扭曲的,投射了Ta对父母的期望,而一旦你违背了Ta对角色的要求,Ta可能对真实的你视而不见,或是可能勃然大怒,指责你对Ta不够好、没有满足Ta的需要。因此,由于不成熟者没办法感受、理解真实的你,也就不能在交流中给予相应的反馈,无法让你感知到你的真实内在自我在Ta心中是什么样子。

d. 对女性而言:罗曼蒂克的伴侣需要尊重女性

只有尊重对方的爱人,才能让对方拥有可视体验。如果爱人只是将Ta看作一份私人财产,一个物件,一位保姆或是一位母亲or父亲,那么就无法真正重视她,将Ta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理解和感知,对方也就无法从爱人的反应和对待中感受到爱人对Ta内在自我的理解。Ta可能感到自己被利用,被忽视,却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自尊的挑战

罗曼蒂克之爱考验人们的自尊水平。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不高——即Ta对自己抱有负面的认识和信念,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喜欢——那么一段时间后,关系里的双方都可能感到关系中缺乏真诚的可视体验:

一方面低自尊者总是不安,倾向于掩盖真正的自己,也就没有给对方机会去理解和看见真实的Ta,久而久之,低自尊者感到爱人反馈和爱的是自己的面具,而不是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低自尊者可能对爱人带有浪漫化的崇拜,也阻碍了低自尊者去感知真实的对方。

——如何应对自尊挑战:
试着将积极的评价和自我形象有力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下自身的优点和强烈的身份认同(像是“负责的铲屎官”)。如果觉得很难想到自身的闪光之处,可以让信赖的朋友代写,有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人的优点,却看不见自己的。将照片贴在床头,或者收在钱包里,当你又一次自我怀疑或自我攻击时,就看看照片,来潜移默化地建立积极评价和自身形象的关联。

b. 自主的挑战

自主指的是一个人自我指示、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够自主的人缺乏良好的独处能力,需要伴侣满足自己、陪在身边,否则就会感到不知所措。Ta可能过分依赖爱人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使有些需求并不应当由爱人来负责。由于很难自我调节,不够自主的人往往深陷在自己的问题中,而没有余力去认识和感知自己的伴侣。最终不自主者的爱人会觉得窒息,认为不自主者只关注自身,却无法让爱人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如何学会独处:
创造独处的积极体验。尝试准备一些会让你感到舒服或快乐的单人活动,像单机游戏、喜欢的电视剧等,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对身体和环境的感知上,比如,在散步时,试着凝望路边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互动,感受风吹过身体的感觉等等。逐步地延长独处的时间,在最开始独处时,可以将一个象征爱人或是其他重要人物的物体放在旁边,在烦躁时拿出来自我安抚。

c. 自我暴露的挑战

在一段关系中,有些人会感到很难向爱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除了害怕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被认可外,不自我暴露的人也可能是回避或压抑了自己的情感,用自我疏离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没有人会读心术,如果我们自己封闭自我、忽视需求,那么伴侣也无从了解我们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如何学习自我暴露:
我们可以就这方面的困扰和爱人作沟通,比如,你可以告诉对方你想要得到Ta的理解和支持,来鼓励你进一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们可以约定每天有一点时间(比如吃饭的时候)来聊聊双方一天的情绪和感受,最开始可以是很简单的分享,像是一句话:“我今天感到挺……的,因为发生了……”在一天天的练习中,你可能逐渐会觉得说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艰难的事,也更相信爱人会接纳你的自我暴露。

在自我暴露的开始阶段,如果感到很难讨论关于自己的事,可以试着和爱人聊聊对影视作品或是艺术作品中人、事、物的看法,这既让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爱人在一些事上的想法,明白哪些事以后可以放心地和爱人交流,哪些可能还需要再保留和观察。

d. 投射可视的挑战

在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中,如果两人想要获得可视体验,双方的投射可视是必不可少的。投射可视指的是将我们将自身对对方的理解和发现告诉对方。许多伴侣在“投射可视”部分遇到的困难是感到自己的爱人“乏善可陈”——他们觉得对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被挖掘和理解的了,也没有新的发现可以反馈给伴侣。

——如何对伴侣“常读常新”: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爱人一起做一些过去没有尝试过的事,比如两人可以约定好,一起读一本双方都感兴趣的书,或是去一个一直想去但是没去过的地方,并且两人就自己新的体验和感受作交流。有时爱人们觉得彼此不再有变化,是因为没有腾出时间或抓住机会自我发展,不能再将新获得的感受和领悟带入到关系里。

我们也可以培养自己带着一种开放的、发展的视角观察伴侣。像是在两人的相处中,观察一下,和过去相比,Ta的想法是否有了改变?Ta在哪些方面的反应让自己意想不到等等。有时和爱人一起回忆过去,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察觉到双方的成长。

Brandon教授将罗曼蒂克之爱视作一个人走向自我完善的重要路途。在爱的路途中人们会经历挑战和失败,但那并不代表爱不可行,也不代表爱只是过分理想化的愿景。

罗曼蒂克之爱确实存在,也可以长久,只是像对待其他事物一样,人们也需要对罗曼蒂克之爱投入努力,去试着感受对方的感知,去给予对方真诚的反馈。碍于篇幅,我们没办法列举出书中所有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如罗曼蒂克之爱的起源、如何在有孩子的同时仍然维持罗曼蒂克之爱等等,可以阅读Brandon教授的书籍。

今日互动:
你有过因为被看见,而爱上对方的经历吗?后来你们怎么样了?

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Reference
Branden, N. (2018).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Romantic Love in an Anti-Romantic Age. Tarcher Perigee.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你如何知道,自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研究:爱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