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特别欣赏的女性朋友。她从小就长得很美,家庭条件也很好,她还比很多人都努力。我最欣赏的,是她不断地自我挑战,总是能够做到一些让身边的人都觉得惊讶的自我突破。

上中学的时候,她学习很好,不过性格有些内向。上大学的时候,她放弃家乡一所著名985大学,去了国内最好的传媒类大学,学习传播学,同时也挑战自己主持、表演、做学生会的工作,把那个内向的自己留在了身后。

本科毕业以后,她选择赴美学习计量经济,从小她就是文科生,数学是她最薄弱的学科。在美国期间,班上同学大多是本科数学专业出身,她每天五点起床,埋头做题,一直学习到深夜。就这样,毕业时她取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

毕业后她又转行从事了时尚工作,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创业的过程很辛苦,她的家庭条件本不需要她这样做,可她却能够在过程中快速调适自己、适应和成长。

挑战新的事情,需要承受许多的挫折。作为她最好的朋友,我看到过她屡战屡败,苦苦摸索。但她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似乎高出常人许多,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很强。同时,她的适应力也很好,总能灵活地调节自我,适应新的环境对自己的要求。

后来我学习了心理学,学到了“心理灵活性”这个概念,才意识到,我这个女性朋友如此优秀的秘密,在于她的心理灵活性很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情绪调节能力高、快乐又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个心理特点

如今有很多年纪轻轻的人,心却不是很年轻,似乎已经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热情,只是按部就班日复一日。

Ta们容易对生活抱有僵化的看法,比如觉得“肯定会是这样的”“不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也因为僵化的心态,ta们难以被改变,哪怕是成长的机会,也觉得自己难以适应和接受;不愿意/不能够吸收新的体验,对尝试新鲜事物已经渐渐没有了热情。

在这种心态下,ta们很容易被自己束缚,也失去了自己人生的许多可能性。

心理学家Kashdan和Rottenberg(2010)提出,心理灵活度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人们适应环境、掌控环境、在现实世界中调节自我和发挥功能,都离不开“心理灵活性”。

心理灵活性是一种能力——无论自己有多少不愉快的情绪、想法、感受,甚至是有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心理灵活性强的人,都能够根据当下的处境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好的行为选择(Matthew & Nathan, 2020)。

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心理灵活性是一种心理“超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心理灵活性水平与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都呈正相关,也是人们行动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Bond et al., 2013)。

心理学教授Steven Hayes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拥有心理灵活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不加防御地与当下保持连接。

大多数人都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产生防御——比如在面对不确定的任务时,在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在遭受到挫折和否定时,人们都容易出于自我保护,否定或逃避现实。在这些时刻,我们就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感受,对环境也会产生更敌意的看法。这些情绪和看法,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决定。

但心理灵活性高的人不是这样。Ta们擅长接受来自外界的反馈和视角,哪怕这些反馈和视角对自己来说是负面的——ta们只关注自己的目的,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提升自我。Ta们很擅长调节自己,一旦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就会做出自我改变。Ta们不固执,也不执着于一些特定的行为、思维模式。Ta们不会自我限制。

 

一个心理灵活性高的人,

1)对自我不下结论,保持时时刻刻地觉察,拥有开放的心态;

Ta们不追求给自己贴标签下定义,经常觉察当下的自己——自己变化了的欲望、需求、能力;ta们不提前给自己设限,ta们经常和自己说的是,“可以试一试”“说不定有可能”。

2)能够识别出不同的情境对自我的不同要求,并能够适应这些要求;

光有空想自然是不够的。心理灵活性高的人,擅长于顺应来自自身、或者外界的变化,能够根据新的自己和新的环境,快速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从每个人实际上都具有的“多面”的自我中,调用出最适合的以应对当下。

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只不过自我设限和思维定势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心理灵活性高的人,因为更少的自我阻碍,而表现出更快的学习效率。

3)当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让自己在现实中受挫时,能够切换思维模式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越僵化,越认为“自己”是“确凿”的,对自我的印象越固定,就越容易被挫折伤害。而心理灵活性高的人,更少因为挫折陷入对自我的根本性的质疑,ta们擅长接纳、顺应和自我调适。

情绪调节能力高、快乐又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个心理特点

文首我提到的我的好朋友,就是一个心理灵活性很高的人。她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需求,从需要掌握社交/公开表现自我的技能,到需要掌握深度的逻辑思考能力,再到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在这个过程中以她自己的方式帮助到一些人。

她能够时时拥抱自己新的想法,不纠结、不犹豫。同时不畏惧可能发生的失败。她开放地拥抱一切外界给予的信息,顺应外界对自己新的要求,调整自我,丰富自我。她的心理灵活性,是她高速成长的心理基础。

情绪调节能力高、快乐又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个心理特点

 

1. 心理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神经质水平高的人,会更难产生心理灵活性。这类人被认为是比其他人更缺乏“在回应外界刺激时自主选择策略”的能力:比如说明知道立刻行动去解决问题会更好,但ta们仍然会难以从负面想法、感受中自拔,无法“涵容”这些负面状态,也就没办法与当下真实的情境发生连接。

对于这类人来说,掌握与负面状态“脱钩”的技巧就非常重要。比如学习通过呼吸、书写等方法调节情绪,整顿思维。

2. 其次,心理灵活性和积极的心境有关

有研究证明,那些心境状态好的人,更容易出现灵活的思路和灵活的行为选择。不快乐使人变老,这句话不仅在生理上是对的,对于心灵来说也是一样。快乐的人心理灵活性更高。

 

情绪调节能力高、快乐又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个心理特点

3.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开放和好奇

心理学家McCrae和Costa(1997)提出,开放、好奇的人会更主动地经常分析自己,然后不断丰富对自我的理解(Silvia, 2001)。这就让ta们能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灵活发展的。因此,ta们不会固着在单一的自我,在必要时敢于突破原有的自我,尝试更多可能性,积极探索新生活。

我朋友就是这样,她从不认为自己一定喜欢某些东西、不喜欢某些东西,她无差别地接触所有能接触到的事物,总是好奇心旺盛。

此外,这些人更愿意自己的生活中有在新奇(奇艺)、复杂、不确定和无法预测的事物出现。大多数人回避这样的事物,但ta们会尝试投入并与其链接(Silvia & Kashdan, 2009)。

情绪调节能力高、快乐又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个心理特点

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开放的人也表现地更抗压,ta们不预判未来(McCrae, 1996; O’Brien & DeLongis, 1996)。

 

4. 主动出击

 

除了顺应,心理灵活性高的人也有掌控环境的能力。用开头我朋友的例子来说,她的人生转折都是自己选择的。这种选择来源于她对自我的分析、不断获得的关于自我的新的认知、对自我发展需要的新的觉察。

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自己的三观和人生需求,主动为自己寻找、建立合适的环境。什么样的行业、职位最能发挥你的优势?是深交少数朋友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还是多多结交新朋友更适合你?

基于清晰的自我觉察,我们就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通过持续的自我调节,坚定自己的方向,在过程中调动心理灵活性、应对那些意料之中和之外的挑战。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停下来思索一下:在过去的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因为心理灵活性不够高,而遭遇过一些苦恼?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提升自己的心理灵活性,这将使得我们的成长事半功倍。

 

正文到此结束。

 

Reference:
Tull, M., & Kimbrel, N. (Eds.). (2020). Emotio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etiology, assessment, neurobiology, and treatment. Academic Press.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