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日本的朋友可能留意到了,很多寺庙和神社里都供奉着猫。猫在日本被普遍认为是具有灵性的动物,因此遍布日本各种宗教传说和供奉神灵之中。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歌川国芳自画像,与其说是画家的自画像,不如说是猫的

 

本文的爱猫达人歌川国芳本名井草孙三郎,在19世纪30年代早期工于山水,4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美人绘和武者绘,著名的当属水浒传豪杰百八人系列。除此之外,猫便是国芳笔下的另外一个重要主题。从他的自画像中便很容易看出,他对猫的狂热喜爱。更为重要的是,猫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所承载的隐喻——将歌舞伎演员换上一个妩媚妖娆的猫头。

 


文/Philip Kennedy

译/斩光

校对/乔琦

原文/illustrationchronicles.com/Obsessed-with-Cats-The-Ukiyo-e-Prints-of-Utagawa-Kuniyoshi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斩光在利维坦发布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1850年,木版印刷。图源:WikiArt

 

这幅有着55只猫的三折版画是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1797—1861)的作品。仔细看看,一只猫正在从篮子里爬出来,一些猫正在抓老鼠,还有一些猫正在吃鱼。这么多猫咪真是棒极了!但这幅画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故事?在我看来,这幅画可不只是简单的猫咪速写。我很好奇,那些猫的动作是否有什么深意,或者,也许只是这个画家太爱猫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最好穿越到这幅画诞生之前,仔细研究一下这种对猫咪的痴迷从何而来。

 

公元6世纪,一些佛教徒从中国东渡到了日本。为了在这个偌大的岛国上弘扬佛法,他们在船上装了一些经文、画像和佛骨舍利。不过,船上的另一样东西却也在日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行李,和尚们带上了家猫。他们相信,这种生灵能带来好运,而且它们能够保护经文免受隐藏在船上的饥鼠啃食。正如和尚所愿,佛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了;但他们谁也想不到,陪伴他们的猫科小兽却也在这个岛国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如今,日本几乎处处有猫。这里有猫咪咖啡馆,有猫神社,还有一整个猫岛。甚至有一座火车站的员工们实在太迷恋他们的猫了,就指定“她”当站长。说真的,这片国度对猫的痴迷无远弗届。而且这种痴迷也不是最近才有的,从该国历史的各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猫咪的身影,不用花费什么力气,我们就能找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例子。

 

其中最有趣的一些例子或许发生在江户时代(1603—1868)。在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德川幕府的严厉统治下,日本终于统一了。内战停息,前所未有的和平时期出现了。经济大繁荣随之而来,新的文化和社会风气也应运而生。新兴的富商阶级急于洗掉铜臭气,在戏剧、文学和艺术上一掷千金。

 

浮世绘便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这些木版印刷的作品悬在灯光昏暗的博物馆里,被视作珍稀而高雅的艺术作品。但在江户时期,它们完全就是流行文化。它们描绘的是这个国家新兴的享乐主义生活,赞颂的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买它们的都是暴发户。人们用画着漂亮的艺妓和歌舞伎明星的浮世绘装饰房屋;还收藏旅行画、相扑力士肖像,甚至春宫图。而对画家而言,作品主题越流行,就会卖得越好。

 

浮世绘画出了那个时代的精髓。而这种艺术形式晚期的大师之一,就是我们的恋猫狂朋友——歌川国芳。少有人能与歌川国芳作品的生气勃勃和直截了当相匹敌。他技艺精湛,作起画来信手拈来,有数百部杰作流传于世,至今还能动人心弦。

 

起初,他跟从著名画家歌川豊国(1769—1825)学习作画,从他的早期作品中还能看出后者的风格影响。作为一名丝绸染色工的儿子,国芳的童年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毫无背景,他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只能坐等时光的馈赠。不过,最终他还是靠着一系列基于流行武士传说创作的插画成功了。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中的两幅画。左图:菜园子张青。右图:井木犴郝思文。约1827—1830年间作,木版印刷。图源:Ukiyo-E.org

 

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基本都在画这些英雄好汉,随着名声渐长,他也有了更多开拓题材的机会。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无所不包——从风景画到动物,再到幽冥鬼事,以及时兴的歌舞伎剧院里的场景。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日本驮右卫门猫之古事》,1835年,木版印刷。图源:Teleport City

 

像大多数日本人一样,国芳也非常喜爱猫咪。他成为画师后,学生们发现他的工作室里猫咪简直泛滥成灾。他对猫咪的爱也偷偷溜进了工作里,于是许多他的佳作里都出现了猫咪的身影。有时候它们本就是这些民俗故事里的角色,有时候国芳就只是想做点可爱猫咪的写生。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左图:画集《百物语》中的“猫和金鱼”,1839年,木版印刷。右图:《四只不同姿态的猫》,1861年,木版印刷。图源:幕末ガイド 和 WikiCommons

 

国芳偶尔会自己发明一些有趣而独特的方式画猫。他的系列画作《猫の當字》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这个作品中,他把猫组合成各种字母,拼出不同种类鱼的名字。这种字母就是假名——日语中的表音文字。这种类型的作品表现了国芳无忧无虑、顽皮幽默的天性,也帮助巩固了他和蔼可亲、讨人喜欢的名声。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鲶鱼》(なまず),1841年,木板印刷。图源: Kuniyoshi Project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章鱼》(たこ),1841年,木板印刷。图源: Kuniyoshi Project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河豚》(ふぐ ),1841年,木板印刷。图源: Kuniyoshi Project

 

有时国芳会用完全拟人化的形态描摹猫咪。这些猫穿着人类的衣服走来走去,做着各种各样人做的事。这些画看起来都非常有趣,但实际上国芳之所以这么画是有深层次原因的。1840年代早期,德川幕府发觉他们的统治力开始下降了。为了重塑权威,他们发起了天保改革。这是一系列严厉而沉重的政治举措,意在加强他们的统治。天保改革中有一项禁令,禁止艺术品描绘歌舞伎、艺伎和妓女等。对于德川幕府而言,这些行业都代表着奢华放纵,社会实在负担不起,而描绘这些行业的艺术家被认作是故意挑拨社会情绪的颠覆分子。

 

为了绕过这种审查,国芳经常用动物的形态描绘一些著名的歌舞伎演员;而且通常动物身上都有一些细微的线索暗示着演员的真身。虽然禁令的确给创作者带来了诸多限制,但不得不说,它也逼得艺术家们想出了创造性的新方法来与受众交流。那时候,国芳的画非常火爆,歌舞伎的粉丝们很享受解开视觉谜题、探索演员真身的游戏。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おぼろ月猫の盛》,1846年。图源:LETS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流行猫のおも入》,1830-1844年。图源:Pinterest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のけいこ》,1841年。图源:Pinterest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流行猫の曲手まり》反映了当时日本很流行的运动——蹴鞠。蹴鞠是一种以脚击球的运动,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中国战国时代,大部分学者认为蹴鞠起源于战国的齐国(现今山东临淄),本为军训之用,进而演变为游戏。1841年。图源:Pinterest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流行猫の曲鞠》,1841年。图源:History Guide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流行猫じゃらし》,1841年。图源:twstat

1840年代末,天保改革停止了,国芳得以重新开始用更传统的方式画演员。但是他幽默调皮的本性和对猫咪的热爱却没有任何变化。有许多故事流传了下来,讲述这位画家如何让小猫依偎在他的和服里画上一整天,他又是怎样常常建议自己的学生多画点猫。的确,在国芳大获成功之后,画猫的浮世绘作品好像真的大大增加了。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初雪の戯遊》,作于1847到1852年间,木版印刷。图源:to-co-to

 

说了这么多,终于把我们带回了开篇的那幅画和其中的55只猫。这幅画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仅仅是一幅习作还是在影射歌舞伎的场景?这里面是不是在打哑谜,或者说是不是受到禁令压制的结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相信这幅画的作者,必然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观察、描摹猫咪的能力的人。他完美地捕捉到了各只猫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完美地把每一只的微妙动作都描绘了出来。每只猫都截然不同,似乎每一只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一定是国芳蓄意如此。这幅画名为《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其中的每只猫都代表了连接京都和东京的大道上的一个驿站。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1850年,木板印刷。图源:WikiArt

 

这幅画其实是对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作于1833到1834年)的戏仿之作。歌川广重的这一骄人力作当时是浮世绘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画集,所以即便十年过后,歌川国芳的猫也能让人将之联系起来。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东海道五十三次》之“嶋田:大井川駿岸”,歌川广重,1833到1834年。该作品描绘日本旧时由江户(今东京)至京都所经过的53个宿场(相当于驿站),即东海道五十三次的各宿景色。该系列画作包含起点的江户和终点的京都,所以共有55景。图源:toshidama-japanese-prints

东海道沿途有53个宿场(驿站),为旅人提供马棚、食物和住所。歌川广重通过每个宿场周围的风景来凸显其特征,而歌川国芳则用猫来表现。比如,第41站是“宮”,日语中,“宮”的发音与“親”相似,而“親”意为“父母亲”。所以,这个驿站就被描画为两只小猫依偎着它们的妈妈(如下图左侧所示)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局部,左边是“宮”,右边是“鳴海”。1850年,木版印刷。图源:WikiCommons

 

再举一例。第51站名为“石部”,这个名字在日语中与“ミじめ”相似,而后者意为“悲惨”。为了描绘这个场景,歌川国芳就把这个驿站画成了一只外形凄惨的猫(下图右侧)。它的肢体孱弱,毛发粗糙,正在发出惨叫。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局部,左边是“京都”,右边是“石部”。1850年,木版印刷。图源:WikiCommons

 

尽管这些双关语的乐趣在翻译中有所损失,但人们仍然能够轻易想象出,这些画对于熟悉东海道的操日语者有多棒。对于非日语母语者,国芳的画仍然令人迷醉,它提醒我们浮世绘的创造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如今看起来也很欢乐。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猫咪统治了我们线上生活的相当大一部分,让我们一想到在19世纪闭关锁国的日本的某个角落里,猫咪的吸引力并不弱于今天,我们就感觉棒棒哒。或许,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浮世绘描绘的那个世界并没有多少差别。谁知道未来猫咪能够激发出什么样的伟大创造呢?

 

猫主子有时就是人

《猫之东海道五十三次》局部,这只拿着两条干涉鲣鱼的猫咪,因为在日文中两条干涉鲣鱼的音(2本のかつおぶし)有点近似于日本桥(にほんばし),可以看出歌川国芳的幽默巧思。图源:WikiCommons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利维坦):猫主子有时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