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会留存每一个性伴侣的DNA吗?
©Newsweek
编者按:
阴谋论不只是指理论,也用来指许多没有证据的说法、传闻。阴谋论往往缺乏证据,其荒谬逻辑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毋增实体),成为了很多谣传的基础。许多阴谋论有不可证伪的特点,即常言道“难以自证清白”。逻辑上,任何一件自然发生的事件,事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事先策划。因此,说一个理论是阴谋论同时有该理论不被广为接受的意味。比如蜥蜴人阴谋说,据说在美国只有4%的公众相信。
看完本文,相信你就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一个谣言借助于互联网是如何快速传播的——当然,我觉得更为有趣的是,每个人手动分享一个不明确信息的时候,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涉猎足够广泛,特别是曾经沉迷于堪称人造奇迹的社交媒体,你肯定多多少少读到过这样一个事实:包括女性的大脑在内,很多女性的身体中都存在活的男性细胞。
之所以世上存在这种微嵌合体(Microchimerism)的例子,根据社交媒体上流传最广泛的解释,就是因为女性通过性爱从男性体内获得了这些男性细胞。鉴于这些男性细胞及其不断分裂出的子细胞有时可能在女性体内存活长达数十年,这种说法通常还会进一步指出,大多数女性体内都拥有她们每一位性伴侣留下的DNA。
微嵌合体指的是来自某一个体的少部分细胞存活于另一个体的身体中,而且在基因上完全独立于作为“宿主”的个体基因。这种现象可能产生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器官移植,但通常见于已生育子女的女性或者其子女的体内。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机制。© The New York Times
但问题是,所有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当我们面对社交网络上绝大多数的“冷知识”型内容,首先要肯定这些内容中的确包含一部分真实的信息。但问题在于,根据如今科学实验的结论判断,让这些内容广泛传播的那部分信息可能根本就是在胡扯。
根据上述流言,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无脑阅读与性交至少有了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在女士的大脑里留下一大堆既不想要又无用的东西。
不过,那些男性细胞系(Cell Lines)到底是怎么成功进入女性的身体、大脑中的呢?性交似乎并不是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至少绝不是主要原因。那么,这些细胞到底是怎么在别人体内到处游走的呢?另外,关于“女人会留存每一个性伴侣的DNA”的传闻到底是怎么被传播开的呢?
此处细胞系指代永生细胞系(Immortalised Cell Line),这是来自于某种多细胞器官中的一群细胞,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无限分裂。但是由于突变,这一群细胞避免了通常情况下一定会发生的细胞衰老,可以无限分裂下去。因此,只要培养环境适合,这一群细胞甚至可以在体外生长。图为人类最早发现的永生细胞系,海拉细胞系(Hela Cells),1951年从病人宫颈癌组织分离出的株细胞。© Wikipedia
首先,我们要追溯到2012年的一篇论文,标题就直指“男性微嵌合体”。根据文章记述,通过解剖59名女性死者的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其中63%的死者大脑中都存在男性微嵌合体,即37人。
尽管众多媒体都宣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但事实上,其实科学家很早就知道了有很多女性会携带活着的的男性细胞系。比如早在1969年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篇论文就记载,参与研究调查的30名孕妇中,70%的女性体内发现了男性微嵌合体,即21人。在这些孕妇中,19人怀的是男婴,另外2名孕妇虽然怀的是女婴,但曾经生育过男婴。
从此科学家们发表了无数论文表达同样的一件事,一些以动物进行实验的论文还拿出实验室证据,提出一些细胞系可以透过实验老鼠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刚才提到的那篇2012年的论文之所以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只是因为它首次提出了这些细胞系也可以穿过人类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或血脑障壁,指在血管和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 YouTube / Roche
这一篇论文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参与实验的59名女性中,有33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这些女性大脑中出现男性细胞系的概率更低。即使是那些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也被发现脑中存在男性细胞系的女性,其携带的男性细胞系数量也更少。关于这些微嵌合体带来的潜在益处与危害,详见文章末尾的扩展信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科研论文说明了这些细胞系可能的来源(主要是妊娠),但是本次研究中的研究人员根本没有提到“过往性伴侣”这一来源。至于为什么说主要的来源是妊娠,科学家们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细胞系能通过血脑屏障。
引用科学家的描述,“在怀孕期间,血脑屏障的渗透机制会发生某些变化,因此,这可能为微嵌合体在母体大脑中的渗透与存活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篇研究会变成“女人会留存每一个性伴侣的DNA”这种谣言的理论根源呢?如果你在搜索框输入巴克斯特·德米特里(Baxter Dmitry)这个名字,你会发现这个人在他的个人简介里写着,“自从学会说话以来,就在面对强权说真话……”以及,“周游80多国,并在其中每一个国家都引发广泛争论”。
通常这种“讲真话”的人会在某个网站上大书特书,此人也不例外。他的文章多见于一家名为“您的新闻专线”(Your News Wire)的网站,而这一网站的简介中写道:“新闻。真相。未经筛选。”
基于以上事实,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7年6月,巴克斯特在“您的新闻专线”上发表了一篇绝对毫无偏见、绝对崇尚真理的文章,题为“女性从她们曾经与之性交的每一位男性体内吸取并保存DNA”,并援引了一篇与该论点毫无联系的研究论文作为理论支持。
© IFW Dresden/Scharf Kontrast
可笑的是,在论文中研究者们甚至根本没有对“以往的性伴侣”提出一丁点假设,那么巴克斯特是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处理这一小瑕疵的呢?运用他那享誉全球80多个国家的大师级雄辩技巧,对于研究者们是如何假设男性DNA真正源头的,巴克斯特进行了如下表述:
“一举破坏了他们藏匿真相的企图”的那句话出自一篇2005年的论文,《未生育男婴的女性体内的男性微嵌合体》。在这一项研究中,他们对120名女性进行调查,并发现其中25人(占比约21%)携带男性微嵌合体。在参与研究的所有女性中,26人曾经生育女婴,23人曾遭遇自然流产,23人曾接受人工流产,另外48人据自己所知从未怀孕。
研究结果是,第一组曾生育女婴的26名女性有8%的概率携带男性微嵌合体;第二组曾遭遇自然流产的女性有22%的概率;第三组曾接受人工流产的女性有57%的概率;而最后一组从未怀孕的女性有10%的概率,与第一组只生育过女婴的概率相似。
(www.ncbi.nlm.nih.gov/pubmed/16084184)
这些数据怎么能支持巴克斯特的歪理呢?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提到了一些可能性更大的微嵌合体来源,研究人员还假设也许存在另一种可能,其中某些案例体内的微嵌合体也许来自她们过去的男性性伴侣。但是研究人员没有对此给出任何支持证据,只是单纯进行推测,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罢了。
于是很自然地,巴克斯特从这篇论文中一个未经研究的假设(而且是可能性最低的一个假设)得出了他的结论,并且直接否认了海量相关研究的结论,最终提出了一个未经筛选的真相,即论文中的假设可以证明女性保留了她们所有性伴侣的DNA(注意是所有,还不是其中的一个)。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2012年那篇论文的研究者们试图把他的真相隐藏起来,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不必费心猜测了。
除此以外,他还提出过另外一个我们会觉得“有趣”的论点,稍后我们会谈到。不过我们在此还是谈一谈巴克斯特主要的论断。由于这一论点号称具有理论支撑(虽然其背后的理论根本连读的必要都没有),也自称是真相,但是它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合理罢了,或者至少是表面上不容易被非科研人员轻易看破。另外,它通过引人瞩目的标题很自然地传遍了各大社交媒体,比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其平台内容定位以及算法都迎合这种没有深度、没有意义的内容。
现在,也许你会认为这个关于谣言的故事该结束了,毕竟它并没有从2012年那篇论文中吸取多少真实的内容,而且即使简略读一读其引用的研究,也只需要花10分钟就可以质疑该论调的真实性。
但事实上,在那些热门的新闻网站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介意文章作者是否真的看了他们号称自己看过的引用文章,这一谣言倒是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测试,看看哪些网站发布了,哪些网站没发。
很多流行的新闻网站都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大脑中的某些细胞的DNA来自她们的性伴侣。而且其中一些无良网站甚至火上浇油,信誓旦旦地把假设说成事实,声称该研究发现女性保留了大多数或者全部性伴侣的DNA。
这就将我们引入一个核心问题,这些DNA到底是从哪来的。正如前文中简要提到的,妊娠似乎是可能性最大的来源,尽管研究最终发现该现象并不一定出现于曾经怀孕的女性体内。由于这些来自胎儿的细胞系可以在母亲体内存活几十年,因此这名女性再次怀孕后,这些细胞系仍有可能找到某种途径进入新的胎儿体内。
研究发现,这种细胞交换是在怀孕期间直接发生的,比如,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女性体内会携带胎儿的免疫细胞系。反过来也是如此,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婴儿在出生后仍然携带母亲的免疫细胞系。
为了证实并演示这些机制,研究者们在2015年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一群丹麦女孩男性微嵌合体起源》,该研究中的实验对象是154名10至15岁的女孩。不幸的是,该项研究缺少一项更确定的数据点——当时的研究人员并未询问这些女孩是否曾经发生过性行为,不过考虑到她们的年龄,可以推测其中大多数并未发生过性行为。
(www.ncbi.nlm.nih.gov/pubmed/27623703)
为了完善研究,该项研究的学者举出了一项无关联研究的结果,大约16%的14岁丹麦女孩发生过性行为;36%的15岁丹麦女孩曾发生过性行为。不过在这些十四五岁、已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孩中,80%都表示在性行为过程中使用了避孕套,基于这一点,相信在本次实验的样本中,已经通过性行为进行了细胞交换的女性人数并不多。
不管怎么说,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10至15岁的女孩中有13.6%的人携带有男性微嵌合体。该数字与之前的研究大致持平,另外两组人群的携带率分别是8%和10%,受调查人群分别是只孕育过女婴的女性,以及从未怀孕的成年女性。该数据也与另一项研究结果吻合,该研究得出的携带率是14%,实验对象是青春期前的女孩。
还有一项研究结果值得一提,这项2015年的研究提出,凡是家里有兄长的女孩,其携带男性微嵌合体的概率就高于其他女孩,而且家中兄长越多,她们的携带概率也就越高。该研究还发现,如果那些女孩的母亲在怀孕、生产期间接受过输血,那么女孩携带男性微嵌合体的概率也会提高。
然而,基于以上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无法通过已知的信息分析出每一个个体中男性微嵌合体的确切来源。因此,未来的研究必须更确切地找出这些细胞系的来源。
截止到今天,在一些案例中,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微嵌合体的来源与机制。对此,目前呼声最大的猜测认为这些男性微嵌合体可能来自女性个体在胚胎时期曾经拥有的男性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双胞胎兄弟的胚胎随着发育最终消失了。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更大的情况,对于这些不清楚男性微嵌合体来源的女性,也许她们曾经怀有男性胎儿,只不过她们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要知道,根据你找到的研究文献的不同,人类在受孕中会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几率导致自然流产,这种现象的概率很高,而且女性本人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短暂怀孕。另外,还要考虑到很大一部分流产发生于确定胎儿性别之前。
换句话说,既然研究人员还不能肯定地找出所有男性微嵌合体的来源,那么来自过去性伴侣的可能性就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仍然需要大量研究才能准确判断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几率。但就目前所知来看,可能性并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发现这一谣言其实来自于一个巨大的阴谋论,也就是著名的蜥蜴人阴谋论(Lizard People)……
但如果你相信蜥蜴人在暗中操纵着我们的世界,你也相信“女性会吸收每个性伴侣的DNA”这一谣言,那么每当你和别人聊起这个谣言,其实就是在用已知的数据证实这个故事只不过是谣言罢了。因为根据谣言,每一个异性恋女性应该都会被检测出携带男性微嵌合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如果我们直面性伴侣这个渠道的可能性,特别是不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应该说在性行为的同时,双方的确发生了短暂又表面的细胞交换。但之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女性以这种途径获得男性微嵌合体的概率极低,是因为阴道内壁对于细胞来说是一个极为荒凉的地方,几乎没有可能帮助细胞系稳定存活,而且还要考虑到阴道相对频繁的自我清洁机制,这可以有效地去除各种对女性个体有潜在危害的细胞。
©News Break
就算一些细胞成功地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比如经由阴道内的伤口或类似的途径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免疫系统都可以识别这些侵入的细胞并成功消除。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胎儿的细胞也许能找到某些方法避开这一难题进入母亲体内。
前文提到的2012年那项研究频繁地被类似的流言作为理论依据来引用,正如该论文的共同作者J·李·纳尔逊博士(Dr. J Lee Nelson)的总结,“任何提出女性从以往性伴侣体内获取并保留DNA的说法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对此,最重要的理论支持就是研究数据。如果这种性行为真的可以频繁导致微嵌合体交换,那么你会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看到绝大多数成年女性即使没有孕育过男婴,也拥有男性微嵌合体。”
在此我们还需要简短地提醒某些思路奇特的朋友,也许你们正在进一步提出假设:精子最终进入了女性身体并在女性体内存活下来,并成为了男性微嵌合体。但是别忘了最基本的一点,精子无法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只能存活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流言就是流言。
至于这种有关精子的流言是如何传播开来的,当然,它们都和巴克斯特最初的那篇流言文章脱不开关系。我们不妨再次引用巴克斯特的一段传说级的精妙雄辩:
鉴于这部分文字不需要任何实验研究就可以轻易地被所有具备高中学历的人轻松辟谣,那么该文章目前显示的超过7万次的转发就只能说明:这些人根本不会深究文章中所谓的事实到底有什么依据,就会胡乱转发。
如此说来,如果你能尽可能地歪曲这个谣言的标题,“女性从她们曾经与之性交的每一位男性体内吸取并保存DNA”,你是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结论的。当一名男性与一名女性进行性行为,并使其怀孕,你的确可以说这名男性把一部分DNA存留在了这名女性的体内——这是因为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双方的基因也会重新组合,并产生胎儿,接着,胎儿将有一定几率把带有部分男性基因的细胞系散布到这名女性体内,其中一些细胞系将有一定概率存活多年。
但是,如果只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个标题,“女性从她们曾经与之性交的每一位男性体内吸取并保存DNA”是绝对错误的概念,哪怕所有的性行为都没有进行保护措施。也许未来有一天学者会发现在极为巧合的个案中,这种性行为有一定潜在几率会导致散播男性微嵌合体(再强调一次,不管怎么说,女性的免疫系统都会确保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但是以今天的研究结果来看,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否则,当大多数异性恋女性人到中年,其携带男性微嵌合体的概率将趋近于100%,即使是那些既没有兄长,也没有孕育男婴的女性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如果你正打算沉浸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无脑阅读,请务必想起伟大的YouTube用户“哮喘服务生”(WheezyWaiter),还有他在节目中的歌曲“一个标题不能算文章”之中充满智慧的歌词:
说到这些来自于胎儿的细胞系对于母亲健康的潜在益处、潜在风险,对于那些身患全身性红斑狼疮、同时又携带男婴细胞系的女性,目前已通过实验证明这些细胞系对母亲肾功能有持续的改善作用,对照那些体内没有男婴细胞系的女性来说,这种差距尤为明显。该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研究似乎证明男性微嵌合体可以起到很大益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确实可以帮助女性修复某些身体部位遭受的损伤。
©Business Insider
与之类似的一个研究结果是,怀孕总体上可以减少女性罹患乳腺癌或者因此身亡的概率,而且这一点很久前就已经广为流传。至于其背后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不过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某些婴儿的细胞系可以集中在乳腺癌肿瘤周围,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可以起到针对肿瘤的积极作用。
其他一些类似的研究也发现了婴儿的细胞系可能具有潜在的针对癌症肿瘤的积极作用,在其他一些生育后罹患癌症的案例中,科学家也观察到了这些细胞系在肿瘤周围的聚集现象。尽管已经发现了众多类似案例,但它们到底是怎样帮助女性个体的,或者它们到底是否能起到帮助作用,目前还都是未解之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细胞系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甚至会增高女性罹患某些癌症的概率。很显然,未来还需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些细胞系的确切作用。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93784/)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99327/)
在另一方面,有些研究发现女性大脑中的这些细胞系可能起到了负面作用,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可能提高了女性罹患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相似地,研究人员还推测这些细胞系增加了女性罹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而女性本来就是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出一种特别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前面提到的那篇2012年的论文中(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中)也出现了这种疾病,个体体内男性微嵌合体的数量似乎与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成反比——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尽管这似乎又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不得不再次重申,目前与这一领域相关的所有话题的结论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大量研究才能给出新的、确定的答案。
文/Daven Hiskey
译/小野田優良&小野田真
校对/富江
原文/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20/02/is-it-true-women-retain-the-dna-of-every-man-theyve-ever-slept-with-in-their-bodie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小野田優良&小野田真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利维坦):女人会留存每一个性伴侣的DNA吗?